危害法國梧桐的星天牛一年發生一代,幼蟲蛀干后有深褐色汁液從蛀孔流出。主要以幼蟲蛀食寄主法國梧桐近地面的樹干基部及主根,常造成“圍頭"現象,使寄主整株枯死。故幼蟲又俗稱圍頭蟲。
一、形態特征
成蟲大中型,體長19-39毫米,漆黑色,觸角超過體長,第3-11節基部有淡藍色的毛環。鞘翅漆黑,基部密布顆粒,表面散布許多白色斑點。卵長橢圓形,乳白色。幼蟲淡黃色,老熟時45-67毫米,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有1黃褐色飛鳥形.斑紋,后方具同色的“凸”字形大斑塊,略隆起。胸、腹足均退化。蛹為裸蛹,乳白色,老熟時黑褐色,觸角細長、卷曲。
二、生活習性
在湖南每年發生1代,跨年完成。以幼蟲在法國梧桐樹干基部或主根蛀道內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開始出現成蟲,5-6月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出洞后啃食寄主細枝皮層或咬食葉片作補充營養,交尾后10-15天開始產卵,卵多產在樹干離地面5厘米的范圍內,產卵處皮層有“L”或“上”形傷口,表面濕潤,較易識別。每雌產卵約70余粒,卵期9-14天。幼蟲孵出后,在樹干皮下向下蛀食,一般進入地面下17厘米左右,但亦有繼續沿根而下,深逾30余公分者。常發現幾頭幼蟲環繞樹頭皮下蛀食成圈(俗稱“圍頭"),養分輸送絕,全株枯死。幼蟲在皮下蛀食3-4個月后才深入寄主木質部,轉而向上蛀食,形成隧道,隧道一般與樹干平行,長10-17厘米,上端出口為羽化孔。幼蟲咬碎的木屑和糞便,部分推出堆積在樹干基部周圍地面,容易發現。幼蟲于11-12月進入越冬,如果當年已成長,則翌年春天化蛹,否則仍需繼續取食發育至老熟化蛹。整個幼蟲期長達300多天。蛹期20-30天。
三、防治方法
羽化期:5月中旬—6月初,此時可以觀察有天牛危害的主干,若是出現圓形羽化孔,表明天牛成蟲已飛出樹干進行交配產卵。
1、物理防治:可以人工捕殺成蟲。一般在5-7月天牛成蟲盛發期,經常檢查成蟲停息在樹上,或低飛于林間時捕殺。有的成蟲有假死性,劇烈振搖樹枝,成蟲跌落而捕殺。
2、化學防治:用新型殺蟲劑--微膠囊劑國光健歌3000倍液,噴于樹干上,天牛成蟲足踩觸時膠囊立即破裂,會釋放出高效農藥,粘于天牛足上,進入蟲體內殺死,未踩的膠囊完好保存,在40天內殺死成蟲90%以上。
產卵孵化期
物理防治:
1、6月上旬—8月下旬,為天牛產卵孵化盛期,天牛產卵于枝干上,低齡幼蟲未蛀入木質部前,在枝上危害處有新鮮樹液樹脂流出,有紅褐色糞屑處,可以人工用刀在其產卵部位縱向劃破蟲卵或直接取出蟲卵和幼蟲進行處理。本方法僅適用于樹枝低矮,產卵刻槽和低齡幼蟲危害狀較明顯的種類。
2、保護樹干防止成蟲產卵。要在每年9—10月和成蟲羽化出孔前4—5月進行樹干涂白,涂白時應選擇合格、保護時間長、不易脫落、不易發黃的噴涂樹干涂白保護膜。涂在樹干下部離地2米范圍內,不漏涂,可適當加入殺蟲劑,推薦使用“國光糊涂膜——噴涂型樹干涂白膜或“膜護”—液態涂白膜+國光斃克(吡蟲啉)”,能常時間保護樹干,有效阻止天??惕彯a卵。
幼蟲時期
化學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幼蟲的措施。
化學防治:
1、預防:可以在幼蟲為害木質部有新排糞孔的正下方與水平面斜向下45o進行打孔,然后插入“國光防蛀液劑”,根據樹體大小,一般胸徑每10cm用一支,以此類推。使藥液通過樹體木質部導管輸送到樹體各個組織,從而使其幼蟲取食后中毒而死。
2、治療:針對蛀干害蟲幼蟲生活習性,在3-4月份及8-9月份選擇強滲透性藥劑國光秀劍套餐與“國光必治”混用:1套秀劍套餐+2瓶國光必治,兌水30千克混配使用,定向噴施(或涂刷)蛀干害蟲為害部位(避免噴到葉片上)。使藥劑快速有效到達害蟲危害部位,實現消滅害蟲的目的。
四、注意事項
1、要利用好最佳的防治時期,要定期關注對樹干進行檢查。
2、要科學用藥,并不是毒性最高和使用最多的農藥就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這樣不僅達不到效果而且對環境及周圍人群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一定要選擇較好的施藥方法。
3、一般蟲害較嚴重的都是衰弱樹種,因此要對樹勢較弱的進行復壯。
四川國光駐湖南地區園林植保工作總站
2020年5月12日